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

人生第一輛車:事前篇

前言

自從Blog主今年(2024年)八月拿到駕照後,就不斷在市面上找車子,同時也租了附近的各種車當練習,直到十月終於買到中意的車子。目前開了一個月,想說可以上來分享一下心得,跟買房子的心得一樣,預計會分兩篇寫,本文是事前篇,之後應該會寫一篇購入一個月心得。

日本新家:事前篇

日本新家:內裝選購篇

買車的必要性

說到底,生活在日本的首都圈,有必要買車嗎?Blog主覺得如果生活在23區內,完全沒必要,如果是23區之外,取決於離與車站的距離,也許有必要。至於Blog主去年搬來埼玉後,由於車站只距離走路十分內,附近也有公車站牌,徒步圈內有四五間超市,交通跟購物都方便。以日常生活跟通勤的視角來說,完全沒必要買車。至於在關東旅遊,大部分的景點也能搭電車到,真的需要用車出遊的話,現在Car Share很方便,Blog主家附近徒步圈就有五六個取車點。

還記得Blog主剛來日本時,由於同事有買車,當時一起出去玩了一兩年,Blog主也發現,就算買了車,也去不了很遠的地方,大多在關東周邊晃而已。而當真的想去很遠的縣市,連續開兩天車過去,再連續開兩天車回來其實很不實際。還不如搭新幹線或飛機去目的地租車,速度快,不怕高速公路塞車,而且去程回程還可以休息睡覺。

也因此,Blog主同事的情況,買車之後開了一兩年,使用率大幅下降,因為不知道去哪裡,關東附近的景點幾乎都去過了,日常通勤也用不到車,這時候白白養車的時間就會拉長,車子放著沒用錢還是繼續噴。

Blog主自己算下來,買自己車的總花費,包含車輛本體每年的價值折損,稅金,車檢分攤後的費用,停車位費用,油錢,汽車維護,任意保險,JAF會員費加一加,如果每個月只用不到4~5天車,整年算下來租車比較划算,而且如果不通勤,也不會每個禮拜都開車出去玩,租車的彈性更高,不會有閒置問題,也可以一直開較新的車。

金錢無法衡量的體驗

延續上面的話題,既然不管去近的地方,還是去遠的地方都是租車好,或著直接搭交通工具,那買車有什麼意義呢?拿計算機再怎麼算,都是租車或著搭大眾交通工具划算。Blog主覺得買車的價值在於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地方,就像觀光的實用價值很低,但買的是遊玩體驗。把以上所說的實用需求放在次要,把人生體驗放在主要目的,買車才有意義,Blog主是這麼看的。

Blog主從小就很喜歡車,小時候沒電腦玩就一直畫車,上國中開始玩很多賽車遊戲,來日本也買了自己的方向盤套組繼續玩,對我來說買自己喜歡的跑車是人生夢想之一,但以前考慮到生活的現實面,一直沒去實現。自從去年搬來埼玉,租車位的成本降低很多,加上金錢上比較有餘力可以養車,考到駕照後,Blog主覺得是時候來圓個夢了。

現金還是貸款

雖說是圓夢,但既然要在市場買車,還是得回到現實的部分,第一個是錢,先決定有多少預算才有辦法選車。錢的來源大概分成現金跟貸款。雖說日本的利率一直很低,但日本的汽車貸款仍然利率很高,一般車行介紹的貸款大約都是5%以上,如果自己拿現金去外面投資沒辦法5%以上,那還是付現好。另外,銀行的マイカーローン貸款利息比較低,最低有1~2%的,但條件據說嚴格很多,這邊Blog主沒有實際申請事前審查過,如果考慮借錢的話不妨去試試看,如果真的有2%左右算便宜的了。

因為Blog主原本就有房貸,不想再增加每個月的額外負擔,所以決定把現金拿出來買。原本想買100多萬的車就好,後來發現不拿個200萬沒有狀態好,又是自己想要的中古車,結果發現既然都拿200多萬了不如買接近新車的中古車,這樣一直上升預算,最後找的是300萬接近400萬的車,這個過程下面會接續講。

選車

老車還是新(款式的)車

再一個現實的部分,雖說Blog主從小就抱著EVO夢,到現在也還是很憧憬,但拿Blog主最愛的EVO九代來說,也是超過15年的老車了,考慮到對EVO實車的了解不多,很難在現場從車況判斷一輛車的標價是否合理,而且很怕陷入維修的黑洞。剛接觸的第一輛車還是想多點時間在駕駛上,而不是維修上。儘管看車時也看了幾輛EVO以及其他經典老車,但最終還是決定跳過老車。也許未來有夠多知識,也有夠多本錢砸在維修整理上時,再讓我圓一個EVO夢吧。

另外,決定買新車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輔助功能,譬如倒車雷達,或著先進安全裝備,考慮到Blog主剛上路,避免買來的車擦撞,還是想要有這些功能。最後,日本超過13年的車,稅金會變貴也是其中一個原因,一開始還是想節省一些固定開銷。

手排還是自排

再來是變速箱類型,以前Blog主玩遊戲其實都用自排,買方向盤後玩DiRT的拉力,GT7的Grip跑賽道,Forza裡玩Drift,全部都是用自排。直到考駕照時,想到要是這時再考自排駕照,會失去很多體驗的機會,才選了手排。而考完出來,想到這時再買自排的車,久了還是忘了手排怎麼開,不就沒意義了?所以,第一輛車決定買手排車,以後第二輛可以為了方便再買自排沒關係。

新車選擇其實很少

在平價(500萬以內)的新車裡,手牌跑車的選擇少之又少,目前日本國產車裡,新車販售中的只有スズキ220萬的スイフトスポーツ,マツダ300萬的ロードスター(海外叫MX-5),トヨタ300萬的GR86(スバルBRZ)、450萬的GRヤリス可以選。Blog主自己的標準,就算車子是樂趣導向為主,但起碼也要能塞的下兩個人的大行李箱,所以很可惜的ロードスター就被排除了,スイフトスポーツ價格超級誘人,也很實用,但外觀以及FF的設計總是有點抗拒,GRヤリス則是外觀沒很喜歡。

最後剩的選擇是2021年下半開始販售的GR86,還記得Blog主在2022的Tokyo Auto Salon看到各家改裝廠第一批的GR86 Demo Car就好中意,而且光是原廠的車頭跟車尾都比前代86更吸引我,之後Assetto Corsa有GR86的Mod的時候,Blog主超愛開。不過,GR86直到2023年末發售的C型為止,手排是沒有先進安全裝備的(自排有),所以這大大限制了Blog主在2024年找車的難度,因為市面上流通的C型二手車還很少,這邊下面會再接續講。

還有沒有其他選擇?

其實Blog主這中間也考慮過其他選擇,譬如租GR86。其實トヨタレンタカー可以租,不過取車的地方遠,有限制手排駕照取得超過3年,而且租來的GR86不能上賽道,所以Blog主還是放棄用租的了,不然計算下來用租的還是划算。另外,初期型的86其實200萬以內可以買的到,不過通常是2012年的款式,在日本已經要漲稅金,車齡也進入比較需要維修的階段了,也沒有Blog主想要的倒車雷達。而且狀態比較好,比較新的86也要250萬左右,最後Blog主還是再加100萬選GR86去了。

買車的管道

考慮完錢的問題,選車的問題,接下來是去哪裡買了,在日本跟商家買的情況,主要有經銷商(可以買新車或原廠認證中古車),二手車行,拍賣代理。這三個地方其實各有優缺點,價格高低也有點難講。

經銷商(ディーラー)

日本一些汽車大廠旗下會有很多經銷商,就算是同輛車,不同區域的經銷商,不同分店,賣新車的折扣可以差10~30萬都有,整體來說在經銷商買車保障比較好,買新車跟中古車都能享有一定的保固,只是買新車的話要承受新車落地時,最大幅度的價值折損。

二手車行

跟台灣一樣,其實二手車行的水也很深,其中不泛各種欺騙的行為,前陣子ビッグモーター被爆一連串黑心行為就能略知一二。如果想要買3年以上的中古車時,建議找認識的親友推薦的車行,或著上Youtube多看一些相關影片,增加知識後再去店家會比較安全。至於Blog主想買的是接近新車的GR86,里程數也很低,可以拿回原廠繼承保固的,所以比較不擔心被二手車行騙。但二手車行有時賣新古車(接近新品的中古車),特別像GR86這種新車要等3~5個月的情況,價錢比新車還高的情況也有。

拍賣代理(オークション代行)

拍賣代理則是幫你在日本的拍賣場,譬如最大的就是USS在全國的會場,這裡的價格波動就更大,而且不一定每場都有想要的車,就算有時出現完全符合的車型,年式,等級,顏色,但今天標的價格過高,反而高於市價的情況也有,這時候還不如去二手車行買,而且買之前還能親自看實車(拍賣會場只有業者能進去確認車輛),當然幸運時,也有可能在拍賣場便宜入手,而且車況又好。

拍賣代理蠻多眉角的,很多二手車行都有拍賣代理的服務,因為他們的車源很多也是從拍賣場標來的(這可能是日本特有的情況)。你跟他講需求條件,他幫你買,但就像上述的例子,可能長時間拍賣場都沒有出現完全符合條件的車輛,車行也不願意幫一位客人花太多時間找,也有可能出現了,但今天運氣不好,結標價格太高,給你買貴了,還要你吞。

所以Blog主找的是自由度更高的,網路型的拍賣代理,讓你自己看拍賣會的所有拍賣車款,有出現興趣的車,他再給你所謂的「出品票」,裡面記載著拍賣會場的專業人員檢驗車子的詳細,從車輛總評分到車身刮痕位置,大小,底盤那裡有生鏽,車內那裡有擦痕,都有記載,有點像中古車行的第三方認證制度,只不過是拍賣會場的版本(所以,檢查的水準也取決於拍賣會場,這個要注意)。當你找到喜歡的車時,你可以請他下標,金額絕對不會超過你定的金額,而且你可以自己挑到滿意的車出來為止,那怕是你看了一年,算是改善了二手車行的拍賣代理的缺點。

最後的結果

下標完之後,從拍賣場運到家旁邊,準備簽收時的照片

Blog主其實以上三種都有打招呼過,因為Blog主想要的是GR86 RZ C型以後,選配紅色烤漆,以及Brembo剎車,這在當時(2024年8~10月)全國的二手車行裡都沒有,USS也是看了一個多月,正準備要放棄中古車,隔天準備簽約買新車時,奇蹟的在USS東京場出現完全符合Blog主條件的GR86,而且還被流標,出現即決価格,當下就直接請代標的買下來了。

以上是Blog主從決定買車,到選車,最後實際買到車的事前篇,還蠻幸運能在今年內買到,如果當時差一天去買新車的話,估計要等快半年,而且也會貴40~50萬左右(雖然車也會從C型變成D型就是)。Blog主目前開了一個月左右,中間跑去群馬的赤城山還有榛名山看楓葉,執筆的前幾天還去了一趟富士山附近參加活動,之後再上來分享購入後的心得,我們下次見。

2024年10月3日 星期四

總體經濟

前言

還記得Blog主以前在看房地產相關的書時,第一次注意到銀行貸款利率跟房市,以及與通膨或緊縮的關係,而直到去年開始慢慢投資,也吸收一些經濟相關的知識後,最近想來看一本經濟學專門的書。這次挑了一本看起來視野比較宏觀,也好上手的書,中文名為《零基礎也不怕,史丹佛給你最好懂的經濟學:總體經濟篇》。這其實是一組套書,有總體經濟以及個體經濟,Blog主先看了總體經濟,也是本篇的重點。

總體經濟篇如其名,視角是經濟的整體觀點,主要討論經濟成長、失業、通貨膨脹、國際貿易、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等議題。內容幾乎都是新聞會看到,投資也會看到,很常被討論的議題,作者把這些問題用淺顯易懂的例子解說,以前Blog主許多懵懂的事情變清楚了。本文則整理了一些個人覺得有趣的片段。

貿易餘額

要了解經常帳餘額的分別,你可以這樣想:在貿易餘額中,造成順差代表金錢流入該國,而逆差代表金錢流出該國。當流出金額等於流入的錢時,經常帳餘額(也就是貿易餘額)等於零。

出現貿易逆差之時,金錢從該國流出而進入其他國家;美國最近四十年幾乎都是如此。但錢跑到哪了?它們確實沒有回頭來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服務,沒有付給在外國公司的美國投資人、也沒有用單邊移轉的形式匯回。如果發生上述任何一項,經常帳就不會出現貿易逆差。

有一個重點要牢記,當美國以美元支付進口商品時,像日本這樣的生產者不想要拿美元,它要的是日圓。因為日本供應商需要日圓來支付在日本生產的工資和採購費用。因此,出口到美國後收到美元的日本公司,要在外匯市場把美元兌換成日圓。一旦日本出口商把美元兌換成日圓,這些美元跑到哪兒了?這些美元最終會投資於美國資產,也許被拿來購買股票、債券或房地產,又或許存進了銀行。然後,發行股票或債券的那家公司擴大在美國的營運,或是銀行把錢借出並在美國購買、建設或投資,依此類推。金錢流到海外,且不以商品或服務的形式回來,表示它是以金融投資的形式流回美國。

Blog主認為這本書裡,裡面就屬逆差跟順差的部分最有趣,特別是這段,逆差之後,錢的流向的解說。以貿易餘額為起點,本書延伸出「國民儲蓄與投資恆等式」,講解政府舉債的問題,國民儲蓄問題,面對逆差(=國外資金流入)可能的問題,最後講到國家的經融危機以及其對應作法。

說到貿易餘額,以前總是會聽(特別是美國的)政治家抱怨對某國逆差太多等發言。本書作者也有提到自己的看法,「根據經濟條件,美國理論上應該會對某些國家有貿易順差,而對其他國家有貿易逆差。在經濟層面上,我們沒有理由對每一個國家爭取貿易平衡。」現在再想想,一切可能都只是外交輿論或著國內情緒操作而已。

失業與通貨膨脹

經濟學家把注意力轉移到員工和雇主之間的隱性合約(implicit contract)。對大多數員工而言,一段期間內的工資會是相當固定的,也就是說,你的薪水在公司生意差或生意好的月份是一樣多的。大部分員工偏好這種模式:如果公司生意好,他們不會被立即加薪,但如果生意差,他們也不會有立刻降薪的風險。公司也傾向不要削減工資,因為怕影響士氣,尤其是績優員工的士氣。如果公司調降工資,頂尖員工會發現自己很容易在別的地方找到工作。因此,當經濟衰退且勞動需求下降時,公司寧可不削減工資,而是選擇停止雇用或資遣現有員工。

通膨問題的鴿派則認為,二~五%的低通膨率並非洪水猛獸。首先,它能使得工資不會僵固在均衡點上方;如果通膨率是四%,員工只加薪二%,其實就是變相減薪,但因看起來像加薪,就不會傷害士氣。溫和的通貨膨脹,優於過度補貼所造成的通貨緊縮。通貨緊縮會使目前所有貸款變貴,且會造成違約欠款增加,導致經濟成長停滯。最後,通膨問題的鴿派也認為,沒有明確證據顯示一個國家的通膨率可能會從二%、三%、四%甚至五% 攀升到每年二○%或三○%。低通膨率,相形之下是容易處理的。

這兩段作者是分別節自講失業與通膨兩個主題的內容,以前Blog主沒特別想過這兩者的關係,但其實是息息相關的,這也是作者講述的論點之一。景氣不好(很多時候也是經濟緊縮時)時,企業做的是裁員或著停止雇用新員工,而比較少減薪,通貨膨脹時,社會維持著購買力與供給,就算景氣沒特別好,大家加薪幅度沒有超過通膨率,但仍能維持一定士氣。Blog主這才真的理解,為什麼多國央行都把低通膨率當作目標之一。以前Blog主總是對日本央行的做法反感,現在有些改觀了(當然日本的問題是漲薪幅度沒有跟通膨率一樣就是...)。

創造貨幣

銀行實際上是藉由承作放款的過程來創造貨幣。為了了解它是如何發生的,我們來想想你在銀行貸款中(例如購屋或購車時)得到的貨幣,發生了什麼事。首先,你把借來的錢付給某個人,他收到這筆錢,然後存到自己的銀行帳戶。第二家銀行用這筆存款做什麼事?它會把這筆錢貸放給其他人。其他人拿到貸款後,在購買東西時會付給某個人,這筆錢又會存入另一家銀行。銀行體系是放款與存款的一個網絡,其中放款形成存款的基礎,存款又形成放款的基礎,依此類推。這個過程創造貨幣,因為稍早定義貨幣就是銀行帳戶裡的金額。因此,當貨幣一而再、再而三地貸放出去,社會實際上會有更多貨幣。

銀行依法必須持有一部分存款作為準備金。但是當銀行拚命放款時,由於這些放款造成購買力增加,社會將出現大量的總合需求。反之,如果經濟不景氣,銀行可能決定減少貸款,因為害怕這些放款收不回來。此時,社會的購買力和總合需求會減少。如果放款金額減少,就會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造成影響。

以前總會聽「政府一直印鈔票」這句話,不過實際上貨幣增加到底是怎樣的過程?本書有介紹央行的三個傳統工具,「法定準備金」,「重貼現率」,「公開市場操作」,以及量化寬鬆的工具,這些工具主要都還是金錢的源頭部分,實際上錢越滾越多的部分,Blog主還是第一次完整了解。有趣的是,本書後面也有提到,政府把現金放出去時,不一定能促進流通,「推繩子」(pushing on a string)的現象,貨幣政策對緊縮經濟的效果可能比刺激經濟的效果好,就像拉繩子的時候縮緊會動,但是推的時候繩子只會彎折而不會影響繩尾。

匯率

一九九五年,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經濟研究員肯尼士.卡薩(Kenneth Kasa)發表下列看法:

如果你隨機抽樣詢問經濟學家,請他們舉出人類所面臨最困難的三個問題,答案可能會是:一、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二、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之間的關係是什麼?三、外匯市場是怎麼回事?(數字不代表優先次序)

曾經去國外旅行的人都處理過匯兌的事,但很難解釋匯率為什麼處於目前的水準、價值為何會一直改變,以及對於匯率應該做些什麼事。

雖然Blog主截的上面這段沒有什麼含金量,不過Blog主第一次看這段笑了一下。Blog主在看這本書之前也真的對匯率的波動一頭霧水。本書就長期來說,講述了匯率會趨向「購買力平價」(purchasing power parity,PPP),這個PPP也蠻有趣的,基本上就像計算通膨時用的「一籃子商品」,兩筆不同國的錢幣實際能購買的東西一樣時,代表他們等值。不過中期或短期來說,匯率主要受預期報酬率影響,預期報酬率與商品或服務的國際貿易無關,與財務投資有關,當投資人投資國外時,他們不只看投資報酬率,也會看現在與未來的貨幣匯率,這導致貨幣的供需在短期波動。而且投資人的期望會循環式的影響匯率,大家期待匯率變高時,則會越疊越高,直到無法支撐。

政府可能會試圖控制匯率。例如,收縮性貨幣政策可以提高利率,全球投資人為了較高的投資報酬率,會去投資該國貨幣,進而使匯率走強。相反的,擴張性貨幣政策可以降低利率,使得該國貨幣不那麼吸引外國投資人,讓匯率走弱。然而,如果一國運用貨幣政策來影響匯率,它就不能同時以貨幣政策對抗通膨或失業。例如,一國遭受某種負面的經濟衝擊,導致匯率走跌。如果想讓匯率上漲,該國將需要收縮性的貨幣政策以提高利率,使匯率與貨幣變得更有吸引力;但收縮性貨幣政策卻又會衝擊國內經濟。面對這樣的選擇,多數國家會優先振興國內經濟,而非穩定匯率。

控制匯率的另一個替代方案是在外匯市場直接買賣本國貨幣。想使貨幣走強,可以在外匯市場買入該國貨幣;想使貨幣走弱,則賣出自家貨幣。但這種直接買賣的方法有其限制,當一國賣出自家貨幣時,它會拿到某個國家的外匯存底(foreign exchange reserve)。因此,只要該國願意持續建立外匯存底,它就可以賣出本國貨幣。而當一國買入本國貨幣時,它需要擁有某個國家的外匯存底才能購買。因此,只要該國擁有外匯存底,它就可以持續買入自家貨幣,然後在某個時間點,這些儲備會用完,讓你無法不斷買入自家貨幣。買賣本國貨幣往往只是短期辦法,並非長期政策。

所有政府在管理匯率時,會遇到兩個實務上的問題。首先,外匯市場會猜測政府動向。例如,如果外國投資人預期政府會放手讓貨幣貶值,他們就會搶先賣出該國貨幣,使得讓國貨幣立刻開始下跌;如果政府改變心意,投資人就可能再度買進,貨幣就會升值。相信政府可能採取什麼手段干預匯率,這個預期本身就會使其匯率劇烈波動。

關於匯率,除了匯率變動,還有國家介入的手段。作者的這幾段內容,就在日本近期實際發生了。日本也許是擔心提高利率會打破通膨,導致經濟緊縮,之前一直沒有提高利率。取而代之,日本正是用上述買本國貨幣的方式,但好幾次一出手只能維持一下,之後日幣又馬上下跌。最後日本終於提高利率,然後股市就馬上下跌,2024年日經跌幅破歷史紀錄,連央行也有點嚇到了。就像作者講述的,這些手段在實作上有很多問題。

總結

以上是Blog主對本書的幾個有趣的部分的分享,本書還有很多內容值得大家一讀。本書的作者立場還算中立,誠實的告訴大家各種方案的優缺點,以及難題。特別是政府的政策方面,從稅收的級距設計,到匯率的政策,多次讓Blog主很有感,現在才理解其背後的用意。剛好很多觀點都是Blog主來日本工作後,曾經感到疑惑的部分。未來Blog主把個體經濟篇也看完後,應該會再上來分享。

2024年9月4日 星期三

《法蘭西全史》 心得&雜談

前言

前陣子在看大澤真幸教授寫的社會學史,裡面一個重點就是十七,十八世紀的社會科學革命,啟蒙主義之後,真理從神學中解放,並影響了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。而法國大革命對歐洲的衝擊,誕生了社會科學。當然在那本書裡,重心放在法國大革命如何影響歐洲知識分子,並分析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新思考方式,政治體制如何變化,以及人民握有國家主權的想法,而沒有去詳述法國大革命發生的詳細。

不過仔細想想,所以法國大革命到底發生了什麼?Blog主還真的印象很淺,高中念的也都快忘光了。所以就在Google Books上面翻了幾本法國歷史,最後挑的是英國作家John Julius Norwich寫的法國史,中文譯名「法蘭西全史:從凱撒的高盧戰記到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,歐陸強權法蘭西的二千年史」,中文譯名還是很長,但其實原書名確實有後面一段「France: A History: from Gaul to de Gaulle」。原文裡,作者應該是故意拿高盧(Gaul)以及戴高樂(Charles de Gaulle)這兩個音韻很像的詞放一起做雙關。

本書作者的目的其實是面向英國的讀者,說英國學校教的法國歷史,大多只有跟英國相關的幾個戰役,還有幾位法國名人而已,而他的這本書就是為了補齊這中間的空隙。所以本書很適合業餘的人(就像Blog主),內容沒有太過深入,篇幅也不冗長,但大致上的事件都有涵蓋。

正文

老實說,法國史從高盧人開始到中世紀左右,內容頗無趣,偶爾有些事件讓人回憶起教科書,像是十字軍東征,或著後來的英法戰爭,除此之外就是一直跟鄰國結婚,發生繼承問題,加上教會問題,大大小小的打仗。也許未來相關知識更多再回來看有不同感想,但就連本書的作者都說到:「某種程度來說,這顯然是他們所處的時代所致:被戰爭與宗教左右的中世紀,坦白說並不怎麼有趣。」

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

2024年日本考駕照 & 雜談

前言

Blog主從小就很喜歡車,不過成人之後卻一直沒考駕照,當然理由(藉口)有很多,最主要的是如果考完駕照沒有很常開,那不如不考,這個是Blog主一直以來的想法。還在台灣的時候,家裡就一直沒車,老媽叫我在等當兵的時候去考,Blog主總覺得考完如果不開又忘了,結果變成光有駕照卻不敢開的尷尬人。

到了日本,一開始忙工作,而且住都心,沒多餘錢買車,租車位又很貴,而且交通方便也不需要車,頂多出遠門的時候,總是要拜託朋友開車。這樣又過了幾年,直到去年買新房子,搬來埼玉這邊,因為住的地方還是交通不差(離車站8分)。唯一困擾的是跟女朋友兩人一起出遠門,或著家人來日本玩的時候,還是無法自己開車。

就這樣到了今年六月左右,Blog主試著轉職,也許標準太高,總之沒很順利(有機會再來詳述這部分),最後Blog主打算先暫緩轉職的事情,先來完成一些以前想做的事。當下就選了最近變得有點痛的,考駕照這事了。就這樣,Blog主在今年(2024)6月底跑去報名駕訓班,8月初拿到駕照,應該算合宿以外速度快的,而這篇文算是紀錄這次的過程,加上一點額外雜談。

駕訓班的種類

「指定」還是「届出」

Blog主這次選駕訓班發現價格有高有低,後來才發現駕訓班有分兩種,一種是「指定」,一種是「届出」。「指定」的好處是可以在駕訓班考大部分的考試,只需要在畢業後去免許センター考完學科(筆試)就可以拿到駕照了,「届出」等於說在駕訓班學的東西做的東西都只算練習,沒有任何效力,還是要去免許センター考所有的試,包含路考。

2024年7月29日 星期一

《社会学史》

前言

大概兩三年前開始,Blog主有看一本社會學的書,日本社會學家大澤真幸教授寫的《社会学史》,Blog主為了方便看的是台譯版的,台譯版叫做《給所有人的社會學史講義: 跟隨大澤真幸一起建立當代必備的社會學素養》,突然標題變好長。這本書Blog主第一次看到中段的部分就斷掉好一陣子沒看,直到最近又從頭開始看了一遍,意外的,很多第一次看沒懂的地方這才看懂,然後為了整理筆記&寫這篇文章,又再大略看了一遍。

這本書就如原版的書名一樣,就是社會學史,從最早在「社會學」還不是一門科學的時代開始,到法國大革命,兩次的世界大戰,進到現代。很多以前國高中社會課本出現的名字在這邊都有出現,有種「啊,原來這個人的這本書是在講這些內容啊...」的感覺,就像是教科書的延伸教材一樣。

當然,這本書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對社會關係的觀察,拆解,以及探討人類的本質,甚至是資本主義下,錢跟社會(人們)關係的探討,還有一些雜學。雖說以前看過幾本跟社會學有關的書,但從頭講起社會學的歷史的幾乎沒有,所以也算是開了新天地。

以下是Blog主標註的幾個有趣的段落,以及一些感想。

赫伯特·史賓賽:社會達爾文主義

史賓賽醉心於研究「社會達爾文主義」(或社會演化論,social Darwinism)。 顧名思義,社會達爾文主義就是將達爾文(Charles Darwin,一八〇九—一八八二)於一八五九年出的《物種起源》應用到社會上。因此史賓賽在知識上有仰賴達爾文的地方,只是我認為這是一個非意圖的結果,一種歷史的反諷。

史賓賽從達爾文那裡借用了進化論的想法,應用在社會上,在當時很有說服力,受到很多學者的接納與肯定。往後甚至以優生學的形式影響了政策。只是如果換個角度思考,這則是「無意識地反向輸入」。

十九世紀中期,工業革命結束,英國是世界霸權,資本主義市場成熟安定,一般被視為是自由主義市場的年代。在自由主義的競爭中,英國握有主導權。換言之,在英國的霸權下,商人和企業家們能夠安心地競爭。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末,競爭愈趨激烈,也準備步入帝國主義的時代;進化論的出現,就是在快要到帝國主義的階段。

2024年6月23日 星期日

2024年日本在留資格更新 & 雑談

前言 

Blog主是2018/06/18來日本工作的,轉眼間,Blog主在日本的生活也踏入第七年了。一開始拿了一年簽,進到目前的公司後拿了五年簽,隨著在這間公司滿五年,Blog主久違的在今年(2024年)更新簽證。目前手續順利辦完了,這次更新意外的碰到很多麻煩事,想說上來分享一下。

在留申請のオンライン手続

2019年Blog主第一次跑簽證更新手續的時候,因為住東京都內,跑的是品川的入国管理局,一大早開門前去取號碼牌,還要等一兩個小時送件。而今年(2024年)日本政府開放線上申請的管道,Blog主現在雖然搬來埼玉県,可以去這邊的入管局,但還是一樣耗時的樣子,Blog主自然不想再跑一次,選擇新的線上申請。

讀卡確認畫面

要線上申請其實不難,只要有マイナンバーカード,讀卡機還有電腦就好,可以參考這裡官方的說明。マイナンバーカード如果參加過政府的電子支付還元活動,應該手上都有,如果剛來沒有辦的新朋友,再拿手上的通知單去區役所辦一張就好,辦的時候的密碼請記牢。讀卡機的部分,亞馬遜上搜尋マイナンバーカード就有很多可以選,挑一個評價OK的就好。電腦的部分,官方說Windows或Mac都可以。電腦必須安裝JPKIクライアントソフト的chrome插件,Blog主因為潔癖,用的是Windows虛擬機再USB passthrough插讀卡機。

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

Blog滿10周年&近況更新


前言:Blog十周年

轉眼間,目前這個Blog也維持了十年了。其實在這個Blog之前,在Blog主國中的時候有用無名小站,那時候就是打打日常廢文,2012年高中的時候才開始用Blogger,當時一開始的目標是每天一篇文,主要是寫一些動漫心得,文章品質不是很好,而且也頗耗時間,後面就中斷了。除了動漫心得之外,當時才真正開始寫近況更新,記錄當下的生活,對未來的想法...等等。

在Blog主高中升大學的期間,經歷了一次感情的困境,當時把Blog給暫時關了,只有在巴哈更新近況。在大一學習程式跟日文之中,決定再開Blog,把舊文章下架,布景重作,從零開始。當時的想法是以エロゲー為中心,加上定期的近況更新,遊記(剛好當時Blog主正要第一次去日本旅遊),歐美遊戲的感想,更新頻率設為最少一個月一篇。就這樣,2014/05/24,Blog重新開張了。

在這十年間,不管當兵還是剛來日本奮鬥,都有花心思維持十年前給自己訂下的更新頻率,還有文章的品質。當然,現在再去看十年前的文章還是有些稚嫩,不過都是珍貴的成長足跡。十年裡,文章風格跟內容也經歷了一些變化,特別是這幾年因為遊玩エロゲー的機會越來越少,寫遊玩心得的次數也驟減,一方面可以說業界衰退,一方面也可以說Blog主的人生觀不一樣,玩的心情也不一樣了。同時,Blog主這幾年開始加了一些跟技術相關的內容,不管是本業的程式相關,還是興趣方面的嘗試,最近也開始試著加入讀書心得。未來應該會隨著生活的變化,慢慢調整文章方向。

工作

自從2019年Blog主轉職成功後,就一直在同間公司待著,最初的幾年工作頗快樂,Team上成員之間關係很好,Team整體的成就也不錯,不過因為敵不了大潮流,最後公司決定縮減原本最大的業務,在這之後工作的風格就有點改變,從分析慢慢偏向一般的開發。

這五年也看了人來來去去,最初Blog主剛入社時的成員,目前包含自己只剩下兩個。雖然工作的性質有點變了,但個人認為環境還是不錯的,能夠フルリモートワーク,壓力也不算大,唯一缺點是薪水不算多(但也不算少)。關於換工作,Blog主也有不少想法,這部分也許等有個結論在上來分享。

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

2024 F1 Japanese Grand Prix - Suzuka Circuit

前言

自從2019年,Netflix的F1紀錄片上映後,Blog主每年都有追新的一季,不過並沒有著迷到看比賽直播,或看比賽重播。Blog主雖然從學生時代就喜愛玩賽車遊戲,F1系列也因為寫評測有拿過F1 2017,不過直到去年(2023年)的D1GP之前,Blog主一直沒特別認真地看任何汽車比賽。

住在日本,F1能在國內就看到已經很方便了,不過自己一個人總沒特別想去,入場票錢,車錢,住宿費也都是一筆花費。而剛好今年有在台灣的老友邀約,想想難得就實際去一趟吧!順便感受一下氛圍。

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

《多巴胺國度》

前言

大概在快兩年前,看了Huberman Lab Podcast的33集,Dr. Andrew Huberman跟Guest的Dr. Anna Lembke討論她的新書以及多巴胺相關的議題,當時印象蠻深的,前陣子在Google Play上看到這本書的中文版,最近剛好看完。多巴胺相關的內容這幾年Blog主有稍微看了一些,想說趁這個機會上來寫一篇相關文章,也算是閱讀感想。

其實Huberman Lab Podcast的39集,也有Dr. Andrew Huberman自己專門介紹多巴胺的,那集就比較艱深一點,相比起這本很白話,也有很多作者臨床病例的故事,平易近人,同時不少內容也心有戚戚焉,我們或多或少都有成癮的事物。

以上是兩年前Blog主看的三集Podcast,都跟多巴胺有關係,ADHD那一集就算自己沒有過動症,裡面也有教許多能增強注意力的方法。

《多巴胺國度》

作者本身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暨成癮醫學的教授,也是史丹佛成癮醫學雙重診斷診所的主任,擁有不少幫助病患戒癮的臨床經歷。而這本書講人體運作之於多巴胺的部分,其實Andrew Huberman的Podcast都有詳細解說到了,對Blog主來說,看這本書新得到的知識,則是更多的實驗詳細內容,世界的統計結果以及背後代表的意義,還有各種戒癮的方式,另外這本書也寫了一些憂鬱症相關的內容,也蠻有趣的。這邊放幾個Blog主覺得有趣的主題出來:

先進國家的人民莫名的痛

參考排名了一百五十六國公民主觀快樂程度的《全球幸福報告》,我們會看到美國居民在二○一八年回報的快樂程度要低於二○○八年,而其他在富裕程度、社會支持與平均壽命均與美國類似的國家,包含比利時、加拿大、丹麥、法國、日本、紐西蘭與義大利,也都呈現出自評幸福分數減退的趨勢。

學者訪問了二十六國近十五萬人來研究廣泛型焦慮症的普及程度,結果他們發現被定義為「煩惱過度、失控且對生活產生負面影響」的廣泛型焦慮症在富國更常見。換句話說,比起窮國,學者發現富國民眾罹患焦慮的比率較高。

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

二手FUJITSU LIFEBOOK U938/S 入手

前言

在去年Blog主久違的購入了一台ThinkPad E16 Gen 1,在那之後Blog主也幾乎天天都用它,性能不差又省電,螢幕也大,又支援USB Alt Mode,很適合在家裡移動使用,有完全支援的螢幕時,插上一條Type C的線就解決電源,鍵盤滑鼠,畫面訊號。E16也取代原本Blog主的兩台小電腦,成為目前不玩遊戲時的愛用機。而原本手上兩台小電腦,被Blog主拿去做Proxmox機,這部分未來Blog主應該會專門寫一篇文。

但也因為E16的大小跟重量,讓它很不適合在外面使用。雖說Blog主一開始就沒打算帶出門,出門時也不怎麼喜歡帶筆電,但剛好今年(2024年)1月Blog主去了一趟北海道,有幾天是待在飯店WFH,這時就想要自己的筆電了。而未來如果Blog主回國或著去其他地方短期住宿,也有可能會需要用到自己的筆電,這時就想要有台輕薄,最好是1kg以下的筆電,但同時也有Windows基本文書的性能,然後價位在3萬左右日幣。

目前日本市面上,符合這個條件的選擇其實不多,如果要新品,這個預算幾乎不可能,搭載N100的中華系筆電有3萬多的沒錯,但RAM是on board的8G,還不能擴充,重量也超過1kg,中古方面,搭載8250U的ThinkPad X1 Carbon也超過1kg,價錢大約在3萬上下。最後剩下的選項是富士通的Lifebook系列的U937~9跟Panasonic CF-SZ6~7了,兩台都1kg以下。其實Blog主以前公司配發的就是SZ7,雖然重量輕,但外觀不好看,各種Port的位置不方便,最重要的是RAM也是on borad 8G無法擴充,直接PASS。

題外話

前述的幾台中古筆電,大多是日本公司原本配發給員工,過了4~5年後淘汰下來的產品,因此數量蠻多,但同時,也不少是被操到不行的,特別是螢幕長時間使用後會有變色等情況,或著鍵盤被磨光,機身有傷痕等等,有興趣的讀者可能要多注意。

LIFEBOOK U937/U938/U939

最終,留在Blog主視野的就剩LIFEBOOK系列,目前3萬日幣上下的中古機分別是U937/U938/U939這三種型號。這三種型號都低於1kg,也分別都有i5版本跟Celeron版本。而Celeron性能太弱直接PASS,這邊只講i5版本。

U937:i5-7300U(2C4T),4G RAM on borad (1空插槽),無USB充電
U938:i5-7300U(2C4T)/8350U(4C8T),4G RAM on borad (1空插槽),有USB充電(USB3.1 Type-C Gen 1)
U939:i7-8665U(4C8T)/ i5-8365U(4C8T),標準4G/8G/16G RAM on borad (0空插槽),有USB充電(USB3.1 Type-C Gen 2,支援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)

以上是Blog主看的重點,主要是CPU跟RAM還有USB充電。U937的7300U有點太弱,而且沒USB充電,PASS。U938有比較好的8350U,也能擴充RAM,也有USB充電,唯一不安的就是USB顯示功能,官方沒說支援ALT Mode,但說可以顯示畫面。U939目前中古的大多是4G跟8G的,因為沒有擴充功能,基本上沒有16G都PASS,而16G版本就算有販售,也超過預算。

官方說明並沒有提到Alt mode,只說可以充電跟傳輸畫面

基本上中間的U938是Sweet spot,但USB只有Gen1,也沒說支援Alt mode。而還好Blog主實際拿到時,能正常顯示畫面,同時充電跟傳輸。

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

日本新家:內裝選購篇

前言

日本新家:事前篇

繼上次的新家文章後,這篇Blog主想談有關內裝的部分。日本的新築マンション,大多是做好大部分的內裝交屋的,包含房間隔間,地板,廚房流理臺,瓦斯爐,很少有台灣所謂的毛胚屋的狀態交屋的。好處是不用另外花錢裝潢,壞處是自由度少了很多。

儘管如此,取決於預購新成屋的時機點,建商還是有一些可供更改的選項,譬如改地板顏色,改房門之類的。Blog主買房子的時機點已經是建案的第三期,快要接近完工的時候了,所以基本上內裝都不能更改,只能選加額外的內容,像是窗簾,訂製櫃子桌子,門牌...等等。不過這些東西其實外面買也可以,有時建商提供的反而貴。本篇主要集中在介紹Blog主選購內部家具等物品的想法,以及實際用了之後的心得。

本文內容只是Blog主的情況,讀者要實際購入前,還請注意當下的情況,特別是建商選配的商品,價格應該每家都不一樣,請自己再貨比三家。最後,本文提到的「建商」,因為在日本實際的開發商跟建造商是分開的,所以嚴格來說是開發商(デベロッパー),不過Blog主習慣中文用建商,也比較易懂。

內裝選購篇

空調(冷暖氣)

Blog主新家空調安裝的照片

因為總共三房一廳,考慮到日本冬天蠻冷的,Blog主以前住的地方,因為空調的暖氣坪數不夠(通常空調都是冷氣坪數比暖氣坪數大),冬天暖氣吹不滿兩個房間(臥室+廚房),所以冬天在廚房這邊活動都很冷。這次決定讓暖氣能Cover所有房間,原本預計買兩個6坪加一個20坪左右的空調,不過最後變成三個6坪跟一個16坪的,等於四個空調。

建商介紹的廠商,含自動清掃功能,Panasonic中階的空調,報價大概快90萬,這價錢包含所有施工以及所有內外的化粧カバー(把管子遮住不外露的cover),後來Blog主跑了一下電器量販店,驗證了確實90萬偏貴,回家再看了一下kakaku.com上的價錢,發現在網路上做算一算只要40~50萬而已。

不過這裡面有一些眉角,網路上便宜的商家,通常安裝的部分都是外包給其他公司做的,自己只負責賣空調本體,施工品質比較沒有保障,而且化粧カバー幾乎都是另外算錢的。而且譬如Blog主5月看空調,想要8月底安裝,通常網路上的商家都無法對應一個月以上的預約。網路上的商家唯一的優點在於便宜,大多能買到功能幾乎一樣的去年款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