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

日本新家:內裝選購篇

前言

日本新家:事前篇

繼上次的新家文章後,這篇Blog主想談有關內裝的部分。日本的新築マンション,大多是做好大部分的內裝交屋的,包含房間隔間,地板,廚房流理臺,瓦斯爐,很少有台灣所謂的毛胚屋的狀態交屋的。好處是不用另外花錢裝潢,壞處是自由度少了很多。

儘管如此,取決於預購新成屋的時機點,建商還是有一些可供更改的選項,譬如改地板顏色,改房門之類的。Blog主買房子的時機點已經是建案的第三期,快要接近完工的時候了,所以基本上內裝都不能更改,只能選加額外的內容,像是窗簾,訂製櫃子桌子,門牌...等等。不過這些東西其實外面買也可以,有時建商提供的反而貴。本篇主要集中在介紹Blog主選購內部家具等物品的想法,以及實際用了之後的心得。

本文內容只是Blog主的情況,讀者要實際購入前,還請注意當下的情況,特別是建商選配的商品,價格應該每家都不一樣,請自己再貨比三家。最後,本文提到的「建商」,因為在日本實際的開發商跟建造商是分開的,所以嚴格來說是開發商(デベロッパー),不過Blog主習慣中文用建商,也比較易懂。

內裝選購篇

空調(冷暖氣)

Blog主新家空調安裝的照片

因為總共三房一廳,考慮到日本冬天蠻冷的,Blog主以前住的地方,因為空調的暖氣坪數不夠(通常空調都是冷氣坪數比暖氣坪數大),冬天暖氣吹不滿兩個房間(臥室+廚房),所以冬天在廚房這邊活動都很冷。這次決定讓暖氣能Cover所有房間,原本預計買兩個6坪加一個20坪左右的空調,不過最後變成三個6坪跟一個16坪的,等於四個空調。

建商介紹的廠商,含自動清掃功能,Panasonic中階的空調,報價大概快90萬,這價錢包含所有施工以及所有內外的化粧カバー(把管子遮住不外露的cover),後來Blog主跑了一下電器量販店,驗證了確實90萬偏貴,回家再看了一下kakaku.com上的價錢,發現在網路上做算一算只要40~50萬而已。

不過這裡面有一些眉角,網路上便宜的商家,通常安裝的部分都是外包給其他公司做的,自己只負責賣空調本體,施工品質比較沒有保障,而且化粧カバー幾乎都是另外算錢的。而且譬如Blog主5月看空調,想要8月底安裝,通常網路上的商家都無法對應一個月以上的預約。網路上的商家唯一的優點在於便宜,大多能買到功能幾乎一樣的去年款式。

實體量販店的售價會比網路的貴,不過訂比較多台可以講價,有些量販店會全包安裝,也是自己的人施工,如果運氣好也可以買到去年的款式,但價錢仍會比網路的商家貴。保固的部分,從最基本的1年原廠保,到5年,10年的量販店追加保固都有,有些量販店給的價格會說「你看我算你60萬,但是6萬還原點數,等於54萬」,看起來很心動,但當你問起保固時,卻說10年保要用還原點數換,等於沒有點數,這點要特別注意。

總之,Blog主比價了好幾間,最後找了一間大手的量販店,剛好他們6坪的空調都有去年款式,而且議價空間蠻多的。最後Blog主加了所有選配,化粧カバー,室外機防熱罩,10年空調本體保固,10年施工保固,然後報價壓到65萬左右。當然還是比網路的商家貴,但保障多了一點。

窗簾

建商的インテリアフェア會場裡,提供挑選的窗簾

最後選中的三個房間+客廳的窗簾

窗簾的部分,因為建商介紹的廠商給的價錢都蠻合理的,就算去外面的量販店訂做窗簾也差不多這個價錢,加上現場選擇也很多,所以就直接用建商介紹的。建商介紹的優勢是在不用自己一個一個量窗戶,然後跑去外面的店訂做,作業的部分全包了。

燈具

Blog主去燈具廠商的展示廳拍的照片



關於燈具的部分,建商介紹的廠商給的價錢普通,沒特別便宜也沒特別貴。賣冷氣的網路商家跟量販店還有安裝的服務,燈具就很少了,蠻難在外面找到施工的店家。如果是普通的掛燈還好,但譬如吊燈這種東西,要捲線美觀等等的,還是直接請外面的人好。考慮到建商介紹的廠商價錢普通,但包了所有施工內容,Blog主最後直接選了建商介紹的。

最後Blog主選的餐廳吊燈

至於燈具本身的廠牌,日本有不少間可以選,松下,コイズミ照明,オーデリック...等等。幾乎每間都有展示廳,展示廳本身不賣產品,只提供產品諮詢。Blog主跑了好幾間,最後選了コイズミ照明,產品本身機能還OK,遙控器設定有點不便,很不適合智慧家電,但外觀個人覺得蠻漂亮的,也不會太浮誇。

地板防刮塗膜(コーディング)

Blog主選的ガラスコーティング,施工當天結束的樣子

今天介紹的東西裡面,油水最多的我覺得應該是這項。譬如Blog主選的ガラスコーティング(玻璃塗層),市面上價差可以從10萬到40萬(65~75平方米)都有,建商介紹的廠商也是偏貴。選コーティング的材料時,主要考慮的是施工時間,維持時間,防護能力,以及家中成員(譬如有些材料,施工完之後寵物會不好走路之類的)。Blog主要了好幾間的報價,去了幾個展間,但最終,還是選了便宜,但還是有點名聲的廠商來施工。每一間展示的性能都差不多,而且也都講只能防小傷,重的東西砸到或著尖銳的東西插進去這種還是防不了的,最後還是選便宜的。

不過這邊要注意的是,建商對新房子有售後保固,譬如家裡的門窗壞掉,壁紙一開始就有刮傷,地板接合有瑕疵...等等,在兩年之內建商都要負起責任修好。但如果是像Blog主地板是自己去外面找廠商塗膜的,這就會讓地板的表層不再屬於售後服務範圍內,為什麼要講表層呢?譬如Blog主走廊有一部分地板有一點異音(我猜可能是季節變化,熱漲冷縮造成的),這個就屬於地板本身了,建商跟Blog主說可以修,但修完之後,表層的塗膜沒辦法恢復原狀,如果當初是用他們介紹的廠商就可以。

地毯

跟上面的塗膜相關聯,Blog主最後覺得既然塗膜也不能保證防刮,那就只好鋪地毯了。Blog主以前住的地方是有一部分鋪地毯的,那塊地板自然刮痕少很多。不過日本訂製地毯有點貴,所以最後還是買比較低價的現成品。目前Blog主是自己的房間鋪塑膠墊,其他房間,包含客廳跟餐廳都是舖毛絨地毯,走道維持原本的(假)木頭地板跟上面一層ガラスコーティング。其實毛絨地毯用起來還蠻爽的,目前用了4個月沒太大問題,只是如果要配合掃地機器人的話,需要有特別對應地毯的機種,而且清潔上會需要多點關照。

餐桌

Blog主新家的餐桌,熱鍋之類都直接放上去,碗盤下面也不用墊東西

餐桌的部分,Blog主在兩個問題上煩惱了很久。要用料好,又有設計感,但高價的,還是設計稍微差一點,用料也比較普通,但相對便宜的。另外一個問題是,要比較有溫度的木頭,還是比較實用的陶瓷/玻璃材質。最後因為沒預算,就選了設計比較沒那麼漂亮的廉價品牌,然後實用又方便維護的陶瓷材質。目前用起來非常滿意,熱的鍋子直接擺桌面,防熱又防刮,吃東西不用鋪墊子,食物掉了也很好擦。

Blog主看了很多其他家(包含我的老家),都是買了木頭餐桌,結果上面還要墊東西,或著訂做玻璃墊,實木有的觸感以及溫暖的顏色沒完全發揮作用。裸著木頭的餐桌,在家具行的展示間好看,但放在家裡要天天用就不一樣了。如果Blog主未來有第二個房子,只有偶爾住,也許我會選木頭餐桌,不過如果是天天住的地方,我還會再選實用的陶瓷桌面。

電腦房

參考兩年多前的文章:「IKEA的ROG聯名&房子小改造

新家剛擺完電腦房家具的樣子

如果你問為什麼要開廣角照?因為房間太小了,不開廣角收不進去

因為以前住的地方用了一部份IKEA的ROG聯名家具,Blog主自己的電腦房決定利用部分以前買的櫃子,再多加幾個湊九宮格。電腦桌改用ROG聯名的升降桌,椅子買IKEA最基礎款的電腦椅,還有IKEA的架子放NAS/網路設備,ROG的滾輪小矮桌當手機/平板/電子書的充電,以及收納小工具雜物的地方。

不了,我不買電競椅

Blog主去IKEA挑的椅子

關於椅子,Blog主在上個家是用電競椅的,不過發現長時間坐了不舒服,而電競椅的設計原本就不適合久坐,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Gamers Nexus的「Don't Buy a "Gaming Chair" - Office Chair vs. Gaming Chair Round-Up & Review」,「三個字物理治療所」的Youtube頻道的「坐姿打直腰反而錯了?其實這只是代償!」。Blog主也是看了這些影片,再跑去試各種電腦椅,從IKEA廉價的到Haworth高檔的(還有其他廠商),各種等級的產品都座過了。

如果預算充裕的話,Blog主個人會推薦Haworth的中高階椅子,真的不一樣,只是售價高達20萬日幣以上。因為Blog主沒預算,Blog主最後選了IKEA的基礎款,實際坐了幾個月也不錯,不會腰痠,背也有基本的支撐。而且因為桌子是升降桌,有時候吃完飯或著久坐之後,會站著用電腦,不是所有時間都在椅子上,沒挑貴的椅子好像也還好...?

關於床,Blog主在搬進去前的想法是,趁現在買比較好的床墊,畢竟是影響睡覺品質的東西,比其他家具重要。不過實際睡過後覺得,床沒必要買太好的,買中等價位的就夠了。而且要說影響睡眠的要素,鄰居的噪音跟枕邊人的影響,比床本身還來的大多了。買了很好的床,結果因為其他要素仍然睡不好,Blog主目前就是這個情況。

除了床的價位之外,還有床的大小,因為要兩個人睡,所以尺寸從一般的Double開始,加大一點的Queen,最大的King,主要是這三種可以選。因為睡的兩個人身材都適中,其實Queen也可以,當初考慮到睡眠品質,還是買了King,因為這個Size,還要加錢特別訂做才有。老實說,事後Blog主覺得Queen就夠了。不過每家廠商的Queen跟King好像尺寸微妙的不一樣,每個人的身材也不一,Blog主的意見參考就好。

微波爐/餐具櫃

Blog主最後買的餐具櫃,這張是在展示廳拍的

廚房的部分,建商本來就有附洗手台,瓦斯爐,抽油煙機,洗碗機,抽屜一體的廚房櫃,不過使用上,通常還需要再一個放餐具跟微波爐的。建商有提供選配,外觀設計跟自帶的廚房櫃是一樣的,不過價錢貴到不行,30萬才能買基本款,抽屜之類的加一加都要60~70萬了。最後Blog主花了兩三個月才在ホームセンター裡面附設的家具展示區,看到顏色蠻合的一款,價錢也蠻划算,只要12萬左右。不過由於展示廳的燈光跟家裡不太一樣,實際放家裡時還是有點色差,まぁ,Blog主也沒非常在意就是了。

雜七雜八的東西

除了上述的內容之外,還有一些建商提供的加選商品,這邊就只拿Blog主有買的講。

室內吊衣架

這個算是Blog主愛用的一品,在挑選配的時候,可以自己選喜歡的地方裝上兩根垂吊的支架,中間放自己外面買的曬衣桿。不要用的時候也能完全收起來,天花板只留兩個像ダウンライト的圓形器具。Blog主挑了客廳靠窗戶的邊邊,不會影響平常的生活動線,不會太突兀,也因此幾乎都沒收起來過。

雖然日本現在的浴室都有晾衣架,以及烘乾功能,但畢竟浴室還是洗澡的地方,而Blog主又有早上跟晚上都洗澡的習慣,所以晾到一半要拿去別的地方掛費事是一點,另外一點是浴室剛洗完澡溼氣重,這時候要再馬上拿衣服進浴室也不好。所以有了室內吊衣架,就沒有這個問題了,而且因為Blog主是選擇靠窗的地方,所以衣服是曬的到太陽的,就算冬天太陽斜了一點,平常待在客廳也會吹暖氣,這時就能順便烘乾衣服,順便讓客廳不會太乾燥,一舉兩得。

抽油煙機用品

因為舊房子的抽油煙機,清理有點費事(其實也不是很複雜,只是清理的時候需要一直抬頭,久了脖子酸而已),所以買了選配的網子,髒了可以直接換棉片,不過Blog主也不是那麼常用廚房,目前也沒實際換過,這個還無法評論,只是跟大家講有這個東西而已。

鞋櫃墊子

以前舊房子的鞋櫃因為是白色的,用久了總是會髒,這次看到有鞋櫃專用的墊子,就加購了,由於是建商介紹的,所以交屋前就會進來量好鞋櫃尺寸,製作完就直接放在鞋櫃了。這個據說還會除濕,濕了之後可以拿出去曬,能夠重複利用。Blog主用到目前覺得還OK,家裡也沒特別潮濕,所以還沒拿出去曬過。

名牌

也許是對傳統日本房子的憧憬,總覺得家門前有門牌寫自己的姓不錯,也有種「擁有這間房子」的實感,另外一方面是覺得其他住戶應該也會掛門牌,最後就訂了。而實際入住後,發現其他住戶幾乎都沒有掛名牌,Blog主粗略數了一下,掛名牌的戶數應該不到整棟的1成。まぁ,Blog主掛了就掛了,也沒特別後悔。不過如果只是覺得「其他日本人應該都會掛,所以我也要」的,應該可以省這筆錢。

火災/地震保險

最後一個跟內裝沒有直接相關,但如果內裝出事就有關的東西,保險。房子要貸款一定會要保火災險,保險內容跟範圍五花八門,有些方案連電視不小心砸壞了都有賠。然後火災保險之上,要不要加地震保險則是看個人,通常地震保險會比較貴,而且賠償通常只賠火災險的一半。雖然銀行說地震保險已經是賠錢生意了,是配合政府在做善事這樣。

火災/地震保險大多會有這樣的報價單,可以看到地震的賠償金額都是火災的一半

Blog主的建商有介紹一間保險公司,說有特別優惠,然後貸款的銀行也提供一間保險公司,也說是有特別優惠。當然貨比三家,Blog主還有在kakaku.com上找外面的保險公司,現在有些保險公司都有試算的網頁,可以自己輸入房子的情況,想要加選的詳細項目,就能估算保費。而Blog主確認完之後,確實銀行提供的有比較划算,而且銀行跟建商介紹的好處是可以省掉提供房子的詳細文件等等,手續比較方便。所以最後,Blog主就保了銀行介紹的保險,選了最便宜的方案,但有加地震險。

總結

目前新家的客廳

以上主要是Blog主在買新家的時候,內裝的選購部分。有些Blog主實際用的很喜歡,覺得物超所值,有些則覺得買過頭了。這篇文給自己記錄一下新家購入的過程,也把親身經驗放上來,也許有讀者能參考。另外也許有讀者會問「怎麼家裡照片放那麼少?」,其實Blog主有做了一個新家Vlog,放在私人的Facebook頁面上分享,不過想要寫公開文章的時候,才發現當初拍了影片沒照相片...而影片截圖的照片也有點模糊不好看,才沒有放太多新家內部的照片。未來也許會另外寫一篇來介紹新家的布置跟動線配置,以及收納等等的內容,總之我們下次見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