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

ASUS ROG Strix XG49WCR 入手

前言

Blog主大概在2020年時,買了一台21:9的LG 34GL750,(縱向)解析度1080P,144Hz,實際反應時間5ms的規格,以平常打遊戲,看電影,寫個文章其實很夠用了。但當我還想要更進一步玩3D的相關軟體,開更多視窗時,還是要靠另外一個螢幕來搭配。又或著有時候我想一邊開工作用的電腦,一邊開私人的電腦同時作業時(譬如有時候想先在私人環境測試可行度),要一直切換也很麻煩。

隨著Blog主在今年(2023年)搬家,因為新的環境不適合讓桌子左右邊再用VESA mount放第二螢幕,就想買32:9的螢幕來放,剛好桌子本身寬度是夠的(至於為什麼不在一個桌面直接放兩個螢幕,這個後面會解釋)。但日本32:9的產品一直很少,近年聲望蠻大的的三星G9系列,因為三星很早就退出日本,所以無緣,至於LG出的款式不多,ASUS也只有一個舊款的XG49VQ。直到九月時,ASUS終於在日本也出了XG49WCR,也就是本次要講的主題。

簡易開箱

Blog主這台是在10月從亞馬遜下訂的,等了兩個月才到,剛好到的時候Blog主超忙,直到12月中旬才有時間開箱。

收到第一個感想就是...有夠大



附贈的說明書有組裝的指示,要先裝上支架再抬出來,
不然本體太大又太重,很難把支架先放在桌上再組裝



線材包

實際使用

使用心得/特點

1080P⇒2K

解析度最高到2K(1440P)

雖說五年前(2018年)Blog主就買了4K的電視,不過電腦螢幕仍一直維持在1080P,2020年買的34GL750也還是1080P(21:9的2560*1080)。Blog主的想法是電腦螢幕的24~27型大小不需要4K,而32型又有點太大了。可能有讀者會吐槽Blog主明明這樣講,這次卻買了49型的螢幕,32:9的49型,其實相等於16:9的26型,等於是兩台26型的16:9螢幕合在一起而已。其實八月的時候入手的ThinkPad E16 Gen 1,就有2K的解析度,Blog主用起來感覺還可以,剛好32:9目前新主流是2K,就搭上順風車,也把螢幕升級到2K了。「畫面變精細一點了」對,2K感想也就這樣,說升級也只有一點,自然沒有當初電視升4K還來的驚艷。

USB 3.2 Gen 2搞定一切

這次讓Blog主覺得最方便的是,USB 3.2 Gen 2一條線就搞定畫面傳輸+電源供應+鍵盤滑鼠,不用任何轉接器,線材少了桌面自然就清爽,這樣也能多預留筆電其他的USB Port做其他功能,不然這幾年新筆電都用USB Type C當電源供應,預設就少了一個能用的Port。另外,本次螢幕支援65W或90W的電源供應,目前應該65W就足夠充市面上大多的筆電了。

多台電腦時:PIP/Smart KVM

啟用PIP時,能開分割畫面,同時使用兩台電腦。有了這個,就不用煩惱兩台電腦搶一個螢幕,切換麻煩的問題了。PIP模式除了有最標準的左邊一半右邊一半,還有很多選項,譬如右下角的子母畫面之類的。另外還有Smart KVM功能,兩台電腦都灌了ASUS的軟體後,連兩台電腦之間的複製貼上都能實現的樣子,不過這部分Blog主還沒實際試過。這裡唯一可惜的是,PIP模式下無法同時輸出聲音,只能選一邊的訊號。

一台電腦時:

看到上面的讀者可能會想,阿這個時候不就兩台螢幕配兩台電腦就好了?為何還要一台螢幕搞PIP。譬如今天如果我只用一台電腦,但是我要同時用三個視窗的時候,三個視窗三分一個32:9的螢幕沒問題,但用兩個螢幕的話、畫面中間會有邊框擋著,這個是缺點之一。當然你可以說,那我就三個螢幕組再一起就好了,對,這個時候再把場景換到玩賽車的時候,用了所有螢幕,三個螢幕中間還是會有邊框擋著。也因此,Blog主覺得32:9是我個人的最佳解。

主要還是生產性

雖然上面說了很多32:9的優點,不過Blog主得說,除非有生產性的工作,不然21:9就夠了。平常打遊戲,看電影,上網,主要還是用21:9,打遊戲時要開到32:9的2K,也就是5120*1440,也很吃效能。而且玩遊戲32:9實在太寬,打遊戲脖子要一直轉很累(認真),只有少數例外,譬如賽車的車內視角是少數用到32:9也剛剛好的遊戲。只有生產性的作業,譬如整理閱讀筆記,搞3D創作,寫Code...等等,才比較會用到32:9。

為什麼不要OLED 版本?

其實ASUS有出同樣49型32:9,OLED版的32:9螢幕,PG49WCD。不過早在三星G9系列剛出OLED版的時候,Reddit就有災情,主要還是因為上述所說,平常使用還是21:9,或著一般的影片都是16:9,畫面左右兩邊比較少使用,所以長時間累積的使用差距,會導致烙印很顯眼。

有訊號自動切換功能

這個聽起來很蠢,Blog主上台螢幕,34GL750在兩台電腦同時插著的時候,A電腦關機了沒訊號,B電腦開機有訊號時,不會自己從A切換到B。唯一只有在新插上電腦的時候,會跳出提示問要不要切換,而且這時候還要按確認。而ASUS這台就正常多了,複數台電腦插著的情況,會偵測目前有畫面的訊號源做自動切換,如果複數個訊號源都有畫面,才會跳出提示詢問要不要切換到新的訊號源。

HDR400沒用

這台螢幕雖說有HDR,不過只有到DisplayHDR 400,跟Blog主上一台34GL750一樣,效果其實不大,而且平常Blog主習慣亮度比較偏暗的,HDR開下去有時很刺眼。然後遊戲的錄影,畫面截圖等功能對HDR的支援度不一,也造成蠻多困擾。所以Blog主索性都不用HDR了,多麻煩效果也不大。

總結

Blog主目前用不到一個月,還沒發現非常大的缺點,最初期望的點都有達到。最後還是要提醒一下,32:9在娛樂方面效用不大,主要還是生產性作業比較合適。32:9的優點在同時滿足多螢幕的需求,但又同時也能兼容21:9的娛樂,又能克服使用多螢幕時,邊框的缺點。至於純娛樂,譬如打遊戲跟看電影,Blog主覺得21:9就夠了,價錢也比較划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