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

Fractal Design Meshify 2 w/ 11400F + ROG STRIX B560-F

前言

距離上次Blog主買CPU跟MB剛好過了一年,當時因為舊的二號機RAM出問題,就買了3600XT+B550當新的一號機底子,3770+Z77就下放二號機。原本去年(2020年)底的想法是二號機只拿來玩ギャルゲー或Party game,不過今年(2021年)買了賽車架後,二號機的使用就越來越吃緊,加上後來購入RTX3080無法全力推動的問題,就有萌生想再買新底子的想法。

Blog主當下不想馬上換的原因是想繼續維持Intel跟AMD各一台的狀態,而Intel當時還未發表12代Core,Blog主想等等看。而隨著今年(2021年)11/4號12代Core解禁,Blog主看了一兩個禮拜數據後,決定買更划算的11代i5(11代再上去的i7就有點nonsense了,11700K也被Gamers Nexus調侃是Waste of Sand)。簡單來說,主要理由是12代DRM的問題,考慮到這台是玩賽車的,遊戲本來就比FPS少,很多舊遊戲能不能更新都有問題,再來是4K下跑遊戲的CPU影響很小,一定程度以上的話沒什麼差,也符合Blog主近年一貫的不買高檔CPU的策略(相對來說,把錢拿去買更好的GPU)。

而購買的時機點跟詳細規格,本來是考慮明年(2022年)再入手,並且挑11600KF+ROG STRIX Z590-F,算是i5的頂了。不過看到11代的板子突然又上漲,加上Kakaku.com很多最便宜價都是出自於一些沒試過的店家,就直接先買原本看好的11400F + ROG STRIX B560-F,剛好ドスパラ兩個都有貨,價錢也漂亮就刷下去了。那張主機板也是ドスパラ的最後一張貨,之後就沒了。

最後,正文開始之前,也在這邊放上目前手上的電腦規格:

一號機


AMD Ryzen 5 3600XT
ASUS ROG STRIX B550-F GAMING
HyperX Predator RGB 8GBx2 (DDR4-3200)
EVGA GeForce RTX 3080 FTW3 ULTRA GAMING
Samsung Enterprise SSD 1TB MZ1LW960HMJP (M.2 22110 Nvme)
TOSHIBA HDWQ140 4TB/TOSHIBA DT01ACA200 2TB/TOSHIBA MD04ACA600 6TB
ROG STRIX 1000W
Thermaltake View 37 RGB
LG 34GL750-B

二號機


Intel Core i5 11400F
ASUS ROG STRIX B560-F GAMING WIFI
Kingston FURY Renegade RGB 8GBx2 (DDR4-3200)
EVGA GeForce GTX 1080 Ti SC Black Edition Gaming
Samsung NVMe SSD 980 1TB (M.2 2280)
TOSHIBA DT01ACA200 2TB
Corsair RM850x
Fractal Design Meshify 2
SONY KJ-55X9000F

備用機


Intel Core i7 3770
ASUS P8Z77-V LX
Kingston 8GBx2(DDR3-1600)
GIGABYTE GTX 1070 G1 Gaming
Intel SSD 535 240GB (SATA)
Cooler Master GX 650W
Cooler Master Silencio 550

前陣子其實為了玩RDR2把3080又搬回去一號機了,不過隨著接下來日本天氣越來越冷,可能用一號機的機會越來越少,未來應該看情況會把顯卡拆來拆去裝(笑)。另外,Blog主其實最近把以前買的小電腦M75q拿出來灌了日文系統,平常玩ギャルゲー跟日常滑FB,Youtube,看書都用小電腦了,所以二號機可以說目前變成純賽車用機,而一號機也只有想用電腦螢幕打遊戲時才會啟動。

Fractal Design Meshify 2

前言講完,Blog主要講正題了,比起高CP值的CPU選擇,這次Blog主趁機換的機殼才是這篇的重點吧。在原本的二號機,Blog主用的是從台灣帶來的CM Silencio 550,全黑而且低調靜音的設計,很適合放在臥室使用。不過Blog主還是嫌通風不夠好,特別是今年拿來玩賽車的時候,儘管多加了一顆風扇,板子還是為了降溫而拉高機殼風扇轉速,聲音總是很大。因此,Blog主這次也趁機物色新機殼,舊的機殼就繼續裝著Z77。

Blog主看了Gamers Nexus許多的機殼Review,雖然不少台廠的機殼都有登上他們的推薦(Best PC Cases of 2021 So Far),不過就美感跟個人需求來說,這次是瑞典的Fractal Design最吸引Blog主。其中,Meshify 2 Compact有點太小,Torrent雖然通風很讚但外型有點太誇張。最後選了無印的Meshify 2,其中的深色玻璃版本(對,Blog主要的就是低調但又隱隱約約看得到一點炫砲的感覺)。另外,這次也是Blog主第一次買台廠之外的機殼。

整線



Blog主上次買機殼大概是三年前了,買的是TT的View 37 RGB,當時其實整線已經有比更早期好了,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有留可以固定線的孔。但RGB控制器之類的擺置還是很麻煩,當時的電供也是直接裸露的設計,所以總是能在正面看到電供拉一堆線。而這次Meshify 2在這方面給我的印象就超級好,不管是背面的魔鬼氈放置位置,還是正面的隱藏電供設計。雖然這兩點或許不是Meshify 2特有的地方,現在大部分機殼都有類似的設計,不過Blog主還是第一次實際接觸。

HDD的支援


Meshify 2的伺服器模式

同樣是Blog主三年前挑機殼發現的很大問題之一,機殼對HDD的支援度開始很低,很少有機殼能夠放超過兩顆以上的HDD,不過Meshify 2預設模式就可以放三顆,改變裝設模式可以到六顆,另外買零件的話最多可以支援到14顆。雖然目前Blog主在二號機只有裝一顆HDD的需求,但譬如說一號機目前就裝了三顆,多年後,假設Blog主要把這台當儲存機時,也能派上用場。

細節及做工


最後在細節上,左右側板的無螺絲,下方電源抽取的免工具設計,然後個金屬部位的密合度,風扇的hub設計,都深得Blog主的心。雖然Gamers Nexus說Meshify 2算是比較貴一點的價位,不過老實說上個View 37 RGB也只便宜了快三千日幣而已,個人對這個品質與價錢非常滿意。

總結

這次Blog主的重點雖然放在機殼上,其實CPU跟MB也是符合期待,發揮該有的性能。只不過機殼給我的驚喜跟滿足度更高而已,作為第一次嘗試台廠以外的機殼廠商,體驗真的不錯。Blog主其實有計畫在賽車相關裝置上面做採購,這次只是電腦硬體的部分而已,未來有機會應該會上來分享其他東西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