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主最近被徵招入伍了,而且剛好到1/26前都沒特別想跑的エロゲー,就把這邊去年打好90%的開箱文,寫完整後拿出來。撰文時突然找不到適合放文章首圖的照片,就拿這張作業到一半時拍的照片吧(笑),左下角的黑色機器才是本文的主角,DS418play。其實這台意外的都沒甚麼開箱文,2018年式的機子,目前(撰文的當下是2017年11月)好像網路上只有媒體借機的評測文,4BAY的也只有低價版的DS418j跟最高規的DS918+的開箱,沒有個人用戶的。這邊剛好各種因緣際會,終於買了這台NAS,就來寫一篇個人的開箱文吧。
背景
還記得幾年前,有在一家做伺服器業務的公司當維修小弟一陣子,那時是Blog主第一次深入了解RAID的組建。不過伺服器不管本體還是零件價格都很高,雖然覺得那強大的效能跟熱插拔的硬碟設計很吸引人,但總是沒辦法入手,就算真的入手也沒有適合的地方放,而且說到底根本用不了那麼多功能。
之後在一家日商做Data science做數據分析的兼職時,工作就不再是像上一家需要般機器跟零件走來走去,而是坐在電腦前看數據寫程式了。坐整天就會想聽音樂,雖說這邊的主管不介意Blog主拿手機聽,不過面對其他部門的觀感,Blog主個人還是盡量希望能用電腦聽,就不用滑手機切歌,但總不能把自己私人音樂放在公司電腦。
入手沒多久時拍的照片 個人覺得這台還蠻超值的,不過當時firmware不太穩定,這半年經過幾次更新後就穩定許多 |
剛好當時特價入手了新的router,ASUS的RT-AC66U,裡面有類似NAS的功能,像是網頁介面的檔案瀏覽,上傳,還有音樂跟影片撥放,甚至掛BT,但光是看個專輯就要等5~10秒,家裡用windows傳檔案只有8~13Mb/s左右,要在網頁放影片甚至還要灌撥放器,安裝東西這點是Blog主很忌諱的。
華碩router提供的WEB檔案管理介面,外觀還算清爽,但由於硬體上的限制,用起來不夠順暢 |
不過Blog主很清楚router的效能極限就在這,倒也沒有反感,畢竟到公司用電腦能連回家裡的檔案線上聽音樂,在學校上課到一半看到有想存的東西,就能把下載任務丟給家裡的機器載。能這樣做就已經比之前方便很多了,只是人總是欲無止境,覺得還能再更方便一點。
所以當時就開始慢慢找真的NAS,最先看到的就是現在的兩巨頭,QNAP跟Synology,兩個應該也是最常被拿來比較的NAS廠商吧。由於在前幾年網上的評論裡,美術上還是Synology佔上風,剛好當時又體驗了一下官網的虛擬機,在瀏覽器上的流暢操作,漂亮的介面給Blog主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其實要論硬體的話,Q牌比S牌強悍一點。但對Blog主來說,漂亮清新的介面的重要程度不輸硬體,所以在挑的時候都看synology的。不過這邊還是因人而異,像身邊還是有些友人喜歡硬體強大的Q牌,有興趣的讀者還請視自己的需求挑牌子!
而又過了一陣子,某天突然又心血來潮,用PC二號機「體驗」了一下系統,當時是配router的虛擬伺服器,接一個Port連回家裡的PC。當時剛好在學PHP,還架了PHP網站,把寫的一些網頁丟上去,覺得還頗方便。不過同時,用PC跑的代價就是非常耗電,就算是二號機,裡面還是放著一顆Xeon的CPU,外加一個插著尾巴的660,除了耗電外,開整天也是種硬體消耗,從此才開始認真考慮購入NAS。
之後看了很多機種跟配備。在硬碟的插槽上,總覺得預算上買2BAY比較合適,可是長遠來看4BAY可以撐比較久。硬體規格上,CPU總想挑較強力的x86架構,也能與現役的router做區隔,但ARM架構確實比較便宜。就這樣,Blog主在預算跟需求上拿捏不定,拖到2018年式的機型都上市,差不多要放棄今年購入的計畫時,突然知道老哥那邊有認識的人。詢問了一下DS418play的價格後,Blog主覺得就趁這個機會下手了,就用還不錯的價格購入了一台,也就是本次要開箱的機子。
開箱
樸素的外箱 |
打開後的上盒是一些說明書跟電源線 |
下面就是本體 |
本體正面 |
本體背面 |
套上硬碟 |
上機! |
開機,四顆運轉的樣子 |
這次同系列的DS918也是相同外觀,只差在下面的型號字樣而已,應該是為了省開模成本吧。不過個人比較喜歡DS416play那種鏡面,比較有質感。まぁ,雖說當初沒很中意這個外觀,但看久了就習慣了(笑)。
HDD
Blog主第一次挑給NAS用的硬碟 |
因為Blog主在桌機上還用蠻多東芝的硬碟,特別是最近幾年購入的幾顆都是東芝的,給我的印象還不差。剛好入手NAS時看到PCHOME在特價,就購入了一顆4T東芝的N300 NAS碟(HDWQ140AZSTA),沒想到是個悲劇的開始。NAS送到的當晚興奮的拿來用,初始設定完成後,想說怎麼有遠處在施工的聲音,過了一兩分鐘才發現竟然是這顆硬碟在吵,這個聲音Blog主實在無法接受,之後就拿去退。結果被廠商經由PCHOME的客服告知上面有刮痕,只剩下2700的價值,Blog主也沒多說甚麼,就直接吃下這顆拿來下放給桌機用,算是學了一次教訓。
Blog主第二次選的硬碟 |
之後Blog主就從靜音方面下去找,也問了一下身邊用NAS很久的人。在以前日立還有在做消費級硬碟的時代,Blog主就知道日立的比較大聲跟高溫一點,不過沒想到輾轉賣給東芝,過了那麼多年,現在要安靜還是要seagate的,然後身邊的人都說沒在用NAS碟。最後入手的是一般PC用的seagate 4T(ST4000DM005),剛好他4T的版本轉速還是5900轉,比一般的7200轉更安靜。而這顆蠻特別的是,同樣叫新梭魚4TB,其實有兩種,分別是尾數是005跟004的。在這裡,005用的讀寫頭是PMR,004是TGMR,這部分在拿來重複讀寫時有差異,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研究一下。
HD-LXU3解體後的樣子,基本上就是一顆ST3000DM001配上一張轉接卡而已 |
最初Blog主的想法是全裝上新的NAS碟,不過其實要是東西都搬上去的話,PC這邊會空好幾顆硬碟,而既然不一定要用NAS碟,那何不把現役的PC用硬碟裝上去就好了呢?考慮到RAID的需求(下一段會敘述),挑了目前手中三顆3TB的硬碟出來,一顆是原本裝在日文機上,用了四年多的seagate 3T(ST3000DM001),剛好seagate的也符合安靜的需求。一顆是以前買的Buffalo 3TB外接硬碟(HD-LXU3)裡面拆下來的seagate 3T(ST3000DM001),跟前面那顆是同一款,這個外接硬碟原本是要給Xbox ONE用的,不過現在遊戲機壞掉就有點閒置,因此通電小時數只有兩位數。最後一顆是之前剛買沒多久,原本拿來冷儲存的東芝3T(DT01ACA300),雖說是東芝的,聲音確實比前面敘述的三顆seagate都還大聲,不過沒有那顆N300系列的還來的誇張。
RAID
最後Blog主還是設定4顆都組進RAID5裡面 |
RAID方面,幾個大家常用的還是RAID0,1,5,6。而Blog主當初買4BAY的就是為了組RAID5,初期Blog主是用4T的硬碟灌好系統後,放入三個3T的建RAID5,這個好處是平常動系統只會用到這5900轉的4T,要去碰其他檔案才需要讓其他三顆運轉。不過壞處是當這個系統碟壞掉,不僅系統資料不見,另外那個三顆組的RAID5也抓不到了。所以之後又重新把4T的加進RAID5裡面,好處是不管哪一顆壞掉,系統跟其他資料都還在,壞處是在這個情況,4T只有3T作用,以及不管做甚麼事都要四顆一起運轉。不過之後一顆一顆抽換掉,當四顆都變成4T的時候,就能發揮全部空間了。
檔案搬運
挑了HDD,建好RAID,再來就是把硬碟的東西搬上去NAS上啦。原本以為這邊是個簡單作業,沒想到意外的花了我好一段時間。用PC端把檔案搬上去有三種方法,第一種是用官方的應用程式,不過前面有講過,Blog主很討厭在電腦灌東西,所以只能用剩下兩種,一個是用windows內建的檔案總管,一個是用Web介面。
檔案傳輸的其中一個眉角是,synology的系統基礎是linux,所以對檔案名稱的規範跟windows不一樣,特別是標點符號。用windows的檔案總管來傳的好處是,遇到標點符號的問題會直接停止傳輸提醒,遇到長度太長會在傳輸完畢後,一個檔案一個檔案提醒,這方面Web介面就比較弱一點,只會跳錯誤,並不會特別講哪個檔案。
另外一個眉角也是系統相關的,windows用檔案總管上傳時,有時候會發生明明複製一個資料夾上去,複製完沒跳錯誤,但檢查資料夾內的檔案數量跟總大小卻微妙的不一樣,讓人困惑是不是其實有漏東西,像Blog主這種很龜毛的人就是很在意,所以只好深入追查,還好其實一開始Blog主就有個底了。
而原因是甚麼呢?windows都會給資料夾內的影片或相片做一個縮圖,就是資料夾打開看到的檔案預覽小圖。通常檔案在本機內時,他不會把這個預覽放在同個資料夾,不過當你把這個資料夾經由windows檔案總管放在NAS時,他會用隱藏檔案的方式放在同個資料夾,叫做thumbs.db。
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樣龜毛,很在意複製上的所有資料夾的內容物一模一樣,建議還是用web上傳,雖然小檔案多的話,速度會比較慢一點。如果你已經用windows檔案總管上傳了,其實還是可以在web介面搜尋thumbs.db的檔案,全部刪掉。如果發現這時換本機的檔案比較多,那就是本機其實本來就有一些thumbs.db,這時用web介面複製同個資料夾,但衝突檔案都用略過的方式,就能完美解決了!
有了這些經驗後,Blog主又創一個read only的帳號,之後在windows裡面登入都用這個帳號,就不怕windows自己亂生成檔案上去,更不怕windows哪天中毒寫到NAS的檔案去。而同時在windows檔案總管裡,還是可以載東西下來,但上傳就一律用web介面這樣。
Web/APP
Audio Station
當初會選synology的很大原因就是漂亮的Web介面,前面也有提過一點。而最一開始想買NAS的動機是聽音樂,在synology裡相對應的就是這個audio station(上圖),像Blog主這種很龜毛整理音樂專輯的人,看到專輯封面整齊的排一整頁就是舒爽啊。
iOS版APP直畫面 |
iOS版APP橫畫面 這張專輯是之前開箱過的「彼女は天使で妹で」,裡面附的OST,個人越聽越喜歡,非常推這張 |
除了Web介面外,APP的介面也不錯,Android版的個人覺得普通,但iOS版的反而比Web介面更漂亮,配上觸控操作也更方便。而兩種版本都可以選擇Chromecast撥放,NAS就會跟Chromecast連接,像Blog主房間電視有接音響,睡個午覺時就用手機或iPad在床上挑音樂撥,調音量切歌都不用下床(毆)。
Video Station
WEB畫面 |
第二個當初讓Blog主很驚豔的是Video Station,除了介面之外,最厲害的是他能夠讀你的影片檔,會照作品名建檔,歸類第幾季跟第幾集,然後集中在一起,放上網路上這個作品的介紹,海報,劇照...等等。
iOS版APP畫面 |
作品點進去還會看到每集的縮圖及標題 |
作品不管在Web上還是APP上,都會一個一個把作品封面排出來,點進去會照季數歸類,每季裡面有每集的縮圖,標題。不過這邊的缺點是影片撥的格式有限,像有些音源是DTS就無法撥。又或者是有些無法撥原始檔,如果沒有事先轉檔就會LAG。撥放時也可以用chromecast撥,但有些時候WEB能正常撥,chromecast就會在影片特定的地方定格撥不下去。
其他
Photo Station的WEB介面 |
這台其實有蠻多其他功能,像是前面有稍微提到的架PHP網站,還有放相片的Photo Station,載東西的Download Station,跟公有雲同步的Cloud Sync。不過像是架網站的PHP,因為要用第三方的套件有點麻煩(剛好Blog主想要的套件還要額外用gcc安裝),後來還是自己在PC灌了ubuntu,用LAMP架了一個。然後下載方面,後來發現還是用路由器下載比較好,不用單純為了載個東西,讓NAS的四顆硬碟整天轉。
插曲/後記
剛好在Blog主買完一顆ST4000DM005沒多久,(2017年)雙11的時候看到有家在特賣同型號的005,殺到2999,就又再買了一顆。由於其他家殺的都是同容量的004,讓Blog不禁想是不是那一家殺錯顆了。不過新的那顆只是買來備用的,還沒想放上去,沒想到有天NAS關機放硬碟下來再放回去之後,第一次買的那顆005就掛掉了。一開始還讀的到,不過加回RAID5就會失敗,之後連健康資訊都讀不到了。這時馬上就把第二顆放上去,正常的建回RAID5。
去三創的希捷中心換新硬碟時拿到的小袋子,還蠻有質感的 |
之後那顆壞掉的有用seatool做各種短檢測,都正常,害Blog主有點煩惱會不會換貨被刁鑽。沒想到去三創的服務中心只被問了能不能讀到,就讓我填個資料換新的給我,還蠻乾脆的,這點要誇獎一下。不過有個小地方是,你拿005去他一開始會給你004的,都是4T的,你要特別講你想要一模一樣的型號,他才會馬上換005給你。Blog主後來就把兩顆4T都裝上,變成希捷4T*2+希捷3T*1+東芝3T*1,這樣組的RAID5一樣是9T空間,最後把所有東西都搬上去後,大概用了80%左右空間,感覺可能一年內會用盡。所以未來應該會慢慢把3T汰換下來,預計新的硬碟都會從6T起跳,先把基底拉到4T以上,但同時保持未來的擴充性,不用每次都全換硬碟。
總結
電視配上chromecast及NAS,拿一台iPad就能在床上撥放NAS裡的動畫,非常方便 |
其實買了自己的NAS之後要獨自承擔硬碟損耗,資料不見的問題,變成一定要自己組RAID。同時,建RAID5或6這種又比自己硬碟一顆一顆對拷還要來的划算,拿來當備份用等於是更多一層保險。而就算自己有些事前知識,但第一次弄還是會手忙腳亂一下,像Blog主就是實際組了才發現配置沒有想像中好,切過去另一個配置又花很多時間重新建立RAID,特別是3T起跳的硬碟,每次等就是半天到一天,等的過程就有點煩躁。另外,Blog主又剛好遇到硬碟壞掉的問題,但也算是提前學了一課。初期建置完成後,就能夠開始享受附加功能的便利性了。特別是娛樂方面,會遠比網路上的公有雲提供的服務項目多很多,而且更貼近個人,但同時,Web跟APP介面的外觀也不輸公有雲。如果讀者有跟Blog主一樣有類似需求,但公有雲沒有提供的服務,不妨看看各廠商各型號的優缺點,挑一台適合自己的NAS來體驗看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