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

GR86使用9個月 & 筑波サーキット コース2000 初體驗

GR86使用9個月

這張是在天城高原拍攝的,應該是目前為止開過最高的地方

不知不覺,Blog主的GR86已經入手9個月了,平時使用頻率大約一個月4~6次,里程數從剛入手的三千六公里到現在的八千五公里左右。目前8成是假日出遠門使用,不然平常去附近超市也是徒步,偶爾去遠的超市大量購買才會開車。日常使用上,跟當初期待的差不多,平常兩人的出遊,採購完全足夠,坐第三個人還可以,不過第四個人開始就比較麻煩,因為駕駛座後面的位子要先進副駕後座才能跨進去,上下車更費事,但姑且能載人。而且Blog主大約9成時間都只有兩人出門,已經非常夠用。

日常的大量採買,2~3禮拜份的食材也完全足夠
(雖然也快滿了就是)

手排方面,開了大約1~2個月就能熟悉,大概再2~3個月就連上坡起步都沒壓力了,最初的緊張跟辛勞克服過就好了。雖說開習慣了,但現在長時間3~5小時的駕駛,油門還是會踩到腳跟很酸,主要是踏板偏硬,不適合長途。還好MT的C型之後也有ACC,在確認自己已經習慣高速公路後,這個月Blog主才開始使用ACC,高速變得稍微輕鬆點,不再腳跟痛。另外,冬季特有的問題,車輛低速到靜止的區間剎車特別吵,但並非故障,屬於剎車特徵只能習慣。

日常偶爾遇到塞車,或著走走停停的爬坡時,確實會有一瞬間想要自排車的想法,或著親朋好友來日本,要裝很多行李時,也會一瞬間想要更大空間,但就如之前的文章所說,這些需求只要租車就能滿足。雖然無法涵蓋每個日常需求,但日常與賽道兼用,才能發揮到這輛車的最大效用,這也是下面的主題,賽道體驗。

筑波サーキット コース2000 初體驗

今年(2025年)7月,Blog主終於實際跑了筑波サーキット的本場:コース2000,有別於去年11月去富士スピードウェイ,這次是在虛擬世界很熟悉的賽道,而且能在沒有先導車的狀態下自己跑,以下是這次Blog主重新體驗到的內容,以及這次改善成功,還有反省的點。

重心轉移

這次參加的也是TGRD主辦的活動,從BASIC班進到ADVANCE班,同樣是駕駛教學間穿插了課堂教學,內容大同小異,都還是圍繞在重心轉移跟輪胎摩擦力變化上。早上在Gymakhana場的駕駛課,也著重在過彎時的重心轉移上。下午在本場Course 2000的駕駛階段,也是重心轉移的活用。同時,這次在參加活動之前,Blog主在GT7裡也練習了一段時間,不過在家試總是只能間接推測重心的位置,用前輪轉向的反應與後輪加速的抓地力判斷。這次實際下場比起練習速度跟Line,更著重於體感重心變化,讓身體習慣賽道速度下的變化。

G力

跟著重心轉移一起的是G力,因為有在GT7事前練習,熟悉每個彎失控的極限速度,知道了安全範圍,比較敢踩油門,過彎當下也才知道目前的G力完全正常,不用擔心失控,事後Blog主覺得有這份安全感很重要。實際的G力,是Blog主以前看影片或玩遊戲很難體驗或想像到的。特別是Course 2000最後的長右彎,膝蓋頂到腿部空間左側時,跑幾圈頂到都痛起來,超出Blog主的想像。

聲音

另外一個是聲音,在Course 2000最後長右彎前的直線,能夠一路從3檔60公里加速到4檔140公里左右,3檔一路踩到6000轉以上的聲音,真的好震撼。平時在公道駕駛都3000轉左右就換檔,包含上高速公路,很少有開超過4000轉的時候,所以聲音不大。也因此以前一直覺得遊戲收錄GR86的聲音被誇大了,但經過這次後,反而覺得是遊戲小聲。雖說6000轉平時在公路也能辦到,但Blog主還是想把這個聲音體驗保留在賽道,未來日常使用還是維持在低轉速。

改善點

自從上次TGRD的活動後,這次改善了幾個以前失敗的點:

  • 事先練習賽道
    • 在GT7裡用原廠GR86 MT硬胎,Course2000練到1分7秒前半
    • 虛擬環境下知道失控的極限,現實環境下在安全範圍內開快,才有餘力去體會其他現實才有的細節
    • 有練習受益非常多
  • 座位高低以及方向盤距離
    • 這次花更多時間在沒戴安全帽的情況下,先調整座位
    • 座位調低,往後仰,視線看更遠
    • 同時屁股不會隨意前後移動,防止緊急時影響腳踩剎車
    • 座位低,視角遠的情況,在單純用三角錐圍起的場地裡,會更難目視附近的三角錐,這時需要用記憶位置的方式駕駛
  • 戴安全帽下的座位仰角
    • 很簡單的事,但之前失敗的其中一點
    • 上次練習時段不用安全帽,結果本番戴上安全帽發現頭前仰了,連帶視線也往下,很糟糕
    • 戴上安全帽後,視情況座位再往後仰一點,能讓視線回到遠方

反省點

而這次Blog主也有覺得能再改進的地方,個人覺得必要的〇,視情況需要的▲:

  • 注意旗手〇
    • 沒養成習慣,跑到賽道的各定點時,看一眼旗手
    • 沒有習慣的狀態下,看旗手會分散注意力
    • 作為練習,以後就連在遊戲內,也習慣性每個彎都看一眼旗手台
  • 多帶兩升水〇
    • Blog主這次去筑波サーキット是7月,氣溫35度,幾乎暴曬
    • 原本只帶了750ml的水,但早上就喝光了
    • 現場有提供冷飲,但都不是白開水,個人覺得沒有真正解渴
    • Blog主下午的本番有次下車後暈眩,蹲在地上無法動彈,估計中暑或興奮有關,還好之後吹冷氣喝水回復,沒有在場內發作
    • (雖然喝多水代表車內想上廁所機會也變多就是,但總比中暑好)
  • 胎壓檢測▲
    • 天氣炎熱,估計輪胎氣壓有升高,但手上沒有胎壓檢測工具
    • 這次只有在安全範圍內跑,輪胎抓地力仍足夠,影響不大,但未來要跑更快就要注意
  • 退檔補油▲
    • 不會退檔補油,降檔速度比在模擬器慢很多
    • 過彎要求重心在前,要維持剎車慢慢放掉,因此只能用跟趾
    • 未來在日常打算多多練習
關於退檔補油會掛▲的原因,職業車手,山道出身御三家之一的織戸学,自己也在「普段からできるシフトテクニック上達法」裡表示,儘管自己很講究跟趾,卻同時表示自己目前大部分情況都不用跟趾(ほとんどヒール&トーやってないことも多かった),取而代之的是用半離合器操縱引擎轉速,掌控輪胎的驅動力。Blog主自己也想好好練習退檔補油,但是用多學一個技巧的心態。其實在GT7裡也能用半離合器為主軸練習,但接上離合器的瞬間沒有任何震動,所以比較難體感接合的位置。

時間

參加活動前,Blog主在GT7的最快成績,1:07前半
參加活動後,同樣GT7內則有進過1分6秒

前面也有提到,參加活動前,Blog主在GT7裡練習,用原廠GR86 MT硬胎(=新車買來沒任何更動調整)跑Course 2000的成績是1分7秒前半。做為參考,GR86的開發車手,佐々木雅弘選手,原廠GR86實車的成績是1分6秒中盤。

由於活動沒有實際測秒,所以是事後用影片計算秒數

這次實際下場,當然沒用GT7裡面自己的極限速度,而是離極限少10~20公里左右過彎,剎車點跟Line的邏輯則一樣,但是Line修正為只用柏油路面部分(=不跨上彎道邊緣),第一髮夾彎結束進Dunlop灣前的部分,從無剎車改成有剎車,可以說非常安全的跑法。總之,大約跑了完整十圈,其中五圈沒有受前車影響,時間都在1:26~1:27,幾乎是GT7裡大雨情況的速度了。儘管如此,前述的G力跟聲音,還有重心移動的體感,仍然非常刺激。第一次下場,Blog主已經很滿足了,體驗到刺激的部分,同時能安全的把車開回家。

總結

以上是Blog主日常使用以及這次初體驗筑波サーキット コース2000的心得,特別是後者,由於多了事前準備,更有餘韻能體感各個環節,對Blog主來說,是震驚也新奇的體驗,有點像是在一個已知的世界裡,體驗了新世界一樣。最近應該繼續在日常駕駛和在GT7繼續磨練技巧,未來有機會再上來跟各位分享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