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

1080P_to_4K

前言

前陣子Blog主搬家的時候,順便買了4K電視,原本想來玩Forza Horizon 4配4K HDR,沒想到為了能正常跑4K就拖了兩個月,最近總算告一段落了,就來分享一下這兩個月嘗試的心得。


正文開始之前,先簡單講一下Blog主走過的路。Blog主一開始買了一張1080TI插在有點虛的二號機(H81+E3)上面,雖然能正常跑遊戲,不過每跑五分鐘就會開始頓。後來搬來平常放電腦桌的一號機(Z77+i7)後就能正常跑。不過電腦桌跟電視有段距離,但總是要把一號機搬回電腦桌,所以買了一條10公尺的HDMI,把廚房的電腦跟臥室的電視連起來,卻又變成電視端會一直黑屏,最後換了10公尺的光纖HDMI才搞定。未來Blog主可能會買一批新的零件換給一號機,再把一號機的零件下放到二號機,不過目前Blog主這邊還沒多餘的預算能換(苦笑),只能再等等,順便看能不能撐到Intel的新製程產品出來。

電視/螢幕挑選

Blog主搬到新家時拍的外盒照片

對玩家來說,選4K電視或4K螢幕應該是蠻掙扎的點。考慮到4K的螢幕大多是32吋為主,對Blog主來說有點太大。剛好之前待的客戶現場裡,也用32吋4K螢幕工作,用的不是很習慣。而且Blog主習慣電腦螢幕用120Hz有很長一段時間,但現在一般能買到的4K電腦螢幕多是60Hz,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電視。


Blog主這台電視在Rtings上評價

而在選4K電視或螢幕上,個人覺得HDR的性能是最重要的,但同時因為業界規範才剛成熟,像目前市面上許多機子都沒拿到VESA的DisplayHDR認證,特別當你想要看比較划算一點的螢幕時比例又更高。所以Blog主當初挑螢幕是直接上Rtings,他們用測量數據及計算的方式評價機子的各方面性能分數,當然也有綜合性能的分數,個人覺得參考性很高。Blog主最後選的是KJ-55X9000F,看上的是HDR Gaming跟Video Games方面的高分,不過這邊建議如果有興趣的讀者還是視自己常使用的情境,再挑一個自己能接受的價位的電視。

硬體設備挑選

去年底回台灣時敗的1080TI,這還是Blog主第一次用台廠以外的顯卡

買好了電視,接下來就是能輸出4K的機子了,遊戲方面能選的有PS4 PRO,Xbox One X,當然還有PC,如果規格夠高的話。Blog主在買4K電視之前已經有初代的PS4跟Xbox One了,雖然買4K電視後又敗了一台PS4 PRO,不過Blog主也沒拿來特別跑4K的遊戲,純粹是初代機太吵才想換,Blog主真正主力是用PC跑。為了升上4K,去年底回台灣時還敗了一張1080TI來升級目前的PC。

去年(2018年)底Blog主又敗了一台PS4 PRO,不過主要是以前那台初代機太吵才換的

雖說會選PC有很大原因是因為Forza Horizon 4能在PC上跑,不過個人覺得選PC平台很大好處是以前的舊遊戲都可以直接無痛上4K,家機的話通常沒辦法。像Blog主換了新電視,也換了PS4 PRO,但我所有的舊PS4遊戲在畫素上還是同個樣子。不過Blog主會這樣講,是因為本來就有很多PC遊戲,也有個雖然老但基礎不錯的PC,如果不看這些的話,我覺得PS4 PRO或Xbox One X仍是蠻經濟的4K來源選擇,畢竟從頭買一台能跑4K的PC還是有點價錢。


其實Blog主後來有發現Forza Horizon 4優化還做得不錯,就算用1070跑,只要關掉一些特效還是能4K維持在60FPS,全開的話大約在20~30FPS之間。用1080TI的話,就能全開維持50~60FPS之間。而其他沒有支援HDR的一些遊戲,像是Need for Speed系列的最近幾代,Blog主只有用1080TI測4K,都能蠻順的60FPS。個人覺得撰筆的當下(2019年初),如果沒有要RTX功能的話,1080TI仍是還不錯的選擇,不過目前應該貨源非常稀少就是。

訊號設定

在1080P的時候,大部分情況市面上的HDMI線都能應付60FPS,就沒有在訊號設定上花太多心力了解。不過上了4K之後,Blog主才發現其他訊號設定也是一門學問,特別是在60FPS下,就達到HDMI頻寬的極限,這時候色彩深度跟色彩格式就很重要。

NVIDIA的控制面板,調整設定的畫面

色彩深度上,從最常見的8bit,還有更上一階的10bit跟12bit。在windows 10下(Blog主撰筆當下是目前最新的1809版),雖然只要8bit就能夠開HDR,不過實際上要到10bit才是真的HDR,這也是HDR10這個名稱的由來。通常支援HDR的PC遊戲最高只有到10bit,4K藍光BD(Ultra HD Blu-ray)也是10bit,PS4 PRO的HDR也一樣是10bit,因此12bit可能用的機會比較少,起碼Blog主自己還沒有遇到。

YUV四種編碼的比較(取自rtings,建議有興趣的讀者看他們的完整文章

而在色彩格式上,從PC螢幕主流的RGB(一般我們用的SDR螢幕就是8bit+RGB),到YUV編碼系列的444,422,420,目前常見能選的總共就這四種。簡單來說,最貼近真實(無損)的就是RGB,再來是幾乎等於RGB的YUV444,還有把水平訊號抽掉一半的YUV422,還有抽掉最多訊號的YUV420。

理論上如果頻寬夠的話,最好的當然是最高的色彩深度配最無損的編碼(色彩格式),不過就是實際上線材不允許,我們才必須要做取捨。像是PS4 PRO在升4K HDR時,自動會把8bit升到10bit,然後從RGB或444降到420,捨棄色彩格式取色彩深度,這也是目前主流的做法,4K藍光BD(Ultra HD Blu-ray)同樣也是用10bit+420。

線材

再來是線材,如果你選的是電腦螢幕的話,我會非常推薦你用DisplayPort(簡稱DP),Blog主自己的電腦螢幕雖然不是4K的,不過為了跑120Hz也用了DP很長一段時間,個人覺得不管是接頭設計還有訊號傳遞方式都比HDMI好許多。不過因為Blog主這次買4K時,選的是電視,所以只有HDMI能選,這次主要也講HDMI的部分。

HDR10下各解析度需要的頻寬(取自wikipedia

目前(2019年當下)大家在市面上能買到新的線,主流的頻寬應該都已經是18Gbit/s。照上面的表,理論上18Gbit/s應該能夠正常跑HDR10的4K60Hz。不過如果像Blog主的情況是拉很長的線,中間就會有掉速的問題,造成沒辦法正常顯示HDR10的4K60Hz,就算色彩格式降到420也是,畫面會不停的閃黑屏。Blog主自己是用10公尺的線,不過照網路上的資料來看,應該超過5公尺就開始會有降速的問題。

一般的10公尺HDMI線(左)
光纖的10公尺HDMI線(右)

所以個人建議如果是要玩遊戲的4K60Hz,但又要拉很長的HDMI線,還是乖乖去買一條光纖HDMI線比較穩定。除了光纖HDMI線比較沒有降速的問題,也有比較細,比較軟的優點,在拉線上也有好處,不過當然,價格上就非常弱勢。相對的,如果只是要看電影又或者是電視節目之類,一般的HDMI線應該還能撐得下去。

4K片源


除了打電動外,最近Blog主也開始看一些Netflix上的影集,上圖就是最近剛看完的「競速酷車」,Netflix有不少UHD 4K片源,也是蠻方便的4K來源之一。至於Youtube上其實也有一些4K片源,不過個人覺得上面的內容有點參差不齊。還有像日本專有的AbemaTV,畫質也不是說很好。個人主觀覺得,目前最好最方便的片源還是Netflix就是。

BS4K裡,朝日電視台的頻道
PS:截圖時用c985截チューナー的HDMI訊號,所以圖片變成只有1080P
撰筆當下,BS 4K節目表,可以看到標明4K的節目也只有一部分

而雖然在去年底(2018年)開始,日本也有4K的衛星訊號,Blog主也有買了一台チューナー來解專門的4K訊號,不過只有一部分的電視台有4K專門頻道,這些頻道裡也不是24小時都有真4K節目。而且前陣子開始對日本的節目開始有點膩,就比較少用了,明明還沒搬家前想看電視想看得要死說(笑)。

總結


最後,用了4K電視幾個月下來的心得,其實我得老實說就跟很多電子產品一樣,剛用的時候覺得很新奇很驚豔,但久了習慣之後就覺得還好。而4K的內容,不管是現成的影片片源還是即時演算的遊戲畫面,不敢說很多很豐富很方便,但不至於到缺乏。目前HDR的標準也慢慢普及,未來挑選裝置應該也更方便。現有的1080P裝置如果沒壞的話或許可以再等等,但如果剛好壞掉的話,個人覺得不妨趁現在升上4K,應該是還不差的時間點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